点击排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指明了我国智库建设的定位使命、方向路径、总体格局和发展理念。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政治方向、服务工作大局、深入调查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2015年1月,《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发布,为进一步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提供了路线图。当前,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别是重点建设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
完善参与决策制度,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
智库参与决策制度化,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首要条件,是民主决策的应有内容。通过智库参与决策制度化可以筑牢智库存在的政策基础,促进智库的良性发展。加快推动各类新型智库建设,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推动智库特色化创新发展,形成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各级各类智库共同发展、开放发展、高效发展的格局,促使各类智库专业特色鲜明、决策功能互补、管理规范运行、分工协同发展、相互合作共赢;同时,要强化治理、有效监管,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张。过去政府决策没有形成常规化的决策咨询,并没有形成智库参与进来的程序设计和制度性安排,导致智库参与决策的刚性不足、对智库的利用不够。现代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日益增强,迫切需要将“谋”与“断”分离开来,在政策层面上将智库引入公共决策过程之中,将公共智慧吸纳进来,逐步建立公开、透明、开放的公共决策制度。同时,加快推动各类新型智库建设,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推动智库特色化创新发展,形成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各级各类智库共同发展、开放发展、高效发展的格局,促使各类智库专业特色鲜明、决策功能互补、管理规范运行、分工协同发展、相互合作共赢。
?
创新智库研究方法,提升智库研究质量和影响力
智库之“智”,是质的要求,智库之“库”,是量的要求。没有质,智库就失去了灵魂;没有量,智库就没有了血肉。因此,智库一方面要为政府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要有量的储备,多出成果,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进一步提升智库的研究质量和影响力。国家高端智库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重大需求,着力提升智库的思想、内容和能力建设,强化智库研究的战略思维和政策储备能力,提升决策咨询的理论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水平;加强国家高端智库联合研究攻关,提升服务中央决策咨询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觉悟,站稳政治立场,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研究。智库不仅能够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而且也具有宣传思想、传播观点、引导舆论的功能。二是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防止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要掌握现代化研究手段,能够对大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储存、分析和利用。同时减少定性研究,加大定量研究。三是要开展协同研究,改变单兵作战的研究模式,打破体制政策学科壁垒,组建跨体制、跨部门、跨学科研究团队,进行综合研究协同攻关。三是要把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智库研究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每个领域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建立较为全面的学科体系,具有各领域的研究人才,在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决策咨询提供更具科学的智库建议。为政府提供有见地的建议、有价值的资政。
?
做好人才经费保障,为智库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智库建设,关键在人才。智库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成果,不可能建设一流的智库。智库要发展、壮大,必须凝聚一批学风正、学术造诣深、有大局意识、有较高知名度的人才,必须培养一批年轻的研究中坚,积极引进国外的优秀智库人才。抓住选才、育才、用才等重点环节,创造一个有利于智库人才自由发展、竞争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我国智库起步晚,在人才储备培养方面不足,尽快组建具有较大“生产力”的高水准的智库队伍。同时,智库人才范围要尽量扩大,涵盖专家学者、退休官员、企业精英等优秀人才作为选拔对象。另外,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财政投入依然是智库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要尽快建立多元资金筹措机制,形成自己的生存能力,逐渐减少对政府投入的依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来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形成一支熟悉中国国情、理论功底扎实、掌握政策咨询程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决策咨询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旋转门”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智库等人才跨部门流动,形成良好的智库人才格局,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强化专业和学科支撑,提高智库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智库建设,要强化专业和学科支撑。专业和学科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一个智库机构,要有自己的重点研究领域,这样才有可能吸引相关人才,形成相对固定的团队;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主打产品,提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咨询服务;才有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智库核心价值取向,形成坚实的智库凝聚力、影响力和生产力。所以社会智库要始终把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打造优长和特色研究领域作为主线,加强重点研究领域的科学化设计与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力争使应用对策研究要上台阶、上水平。同时要在具有某些优势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搞出特色,确定一批长期跟踪研究、持续滚动资助项目,建设具有学科特点、地域特色的“学派”。
?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智库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遵循智库规律、服务决策咨询,突出体现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智库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构建与一般意义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学术评价体系有所差异、体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编制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机制,以及人才评价、成果评价机制等。加强对新型智库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完善不同类型智库的差异化政策供给;探索引入智库成果运用的第三方后评估机制,突出效果导向、创新导向和价值导向。进一步健全决策咨询程序,积极推动公共政策需求方与供给方有效对接,强化决策部门与智库的互动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智库建设法律支持政策,推动各类智库依法依规运行和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类智库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保障智库持续稳定发展;制定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国际交流政策,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走出去。(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