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特约
来源:中国网
——三评习近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
梁启东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3月2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善意的呼声、真诚的愿望、系统的构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视野和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
近些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内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经过5年多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逐渐成熟、轮廓逐步显现、面貌日益清晰。
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原则指引下,我国同有关国家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阿拉伯国家的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蓬勃发展。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指引下,我们积极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朝着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治理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上回答了“什么样的世界是美好世界、怎样建设美好世界”的问题,为人类社会谋划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中共十九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治国理政的方略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在今年两会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向世界表明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把自己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和国际组织的响应。2017年2月10日,在联合国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当中。此外,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等通过的决议中,先后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这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主张正在变成国际共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天下为公”理念提出的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民族可以成为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世外桃源。世界各国家、各民族都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既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
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正像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人民这个愿望是真诚的,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让中国改革发展造福人类。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